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高中语文现代歌教学探究 ---也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高中语文现代歌教学探究 ---也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时间:2018-07-28 07:35:35

相关推荐

高中语文现代歌教学探究 ---也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本文作者:冼佩茹

高中语文现代歌教学探究

---也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高级中学 冼佩茹

[摘 要]高中语文诗歌的阅读量较大(其中包含了现代诗与古典诗歌),话题广泛,课文的信息量和涉及的语言知识也较多。这种既要让学生诵读,又要适度讲解的课型,其操作的难度可想而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改进诗歌阅读课教学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减少对语篇的畏惧感,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里,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更有效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协调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关系,使整个教学系统协调一致。

[关键词] 现代诗歌教学 信息技术 有效整合

高中语文诗歌的阅读量较大,话题广泛,课文的信息量和涉及的语言知识也较多。这种既要让学生诵读,又要适度讲解的课型,其操作的难度可想而知。然而,在信息日新月异的今天,除了一根粉笔,许多老师都利用多媒体等一些外在工具来创设情景,试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欲望,以提高教学质量。

笔者以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第二单元中国现代诗歌五首之《再别康桥》为例,谈谈把信息技术利用于诗歌教学各个阶段的几点收获。

一、课文导入

在讲述《再别康桥》这课时,我没有开门见山,而是设计了三步来走

1、播放歌曲《再别康桥》,并同步展现剑桥大学的风景图片。

2、PPT出示3张徐志摩的经典照片。

并且做了开场白:“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3、黑板板书标题:《再别康桥》

在课文导入这里,笔者采用了音频素材(歌曲《再别康桥》)、文字、图片三个信息技术的运用。

设计意图是:播一首由《再别康桥》改成的歌曲,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艺术层面去感受志摩的诗。配上剑桥的优美的图片,让学生由听觉到视觉都对《再别康桥》有一定的感知价值。

其好处就是:A.创设情境,诱导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诗歌对很多学生而言,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对学习诗歌兴趣不大。在笔者任教的乡镇高中的学生更是如此。所以作为奋战在一线的语文教师,培养学生学习感兴趣刻不容缓。在《再别康桥》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一上课就是王磊的充满磁性的嗓音,继而是徐志摩英俊而颇具才气的照片,学生的兴趣马上就来了。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兴趣,其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并且会主动探究,效果将会事半功倍。就这个课文而言,这样一首充满了对康桥热爱的歌曲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艺术层面去感受志摩的诗,再加上剑桥大学的风景图片不能不让学生为之而向往和感动。徐志摩对康桥人、事、景的美好的惜别之情,也就真正从心灵上触动学生。

二、志摩其人与背景介绍

这一部分笔者是这么设计的:

1、观看《海上名人录----才情徐志摩》(取精华部分3分钟)

2、PPT文字介绍徐志摩

口述资料:徐志摩1896-1931,中国诗人、散文家,留学美国时改字志摩,小字又申。笔名有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开始创作新诗,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PPT补充资料:19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剑桥大学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修听课,度过了一年多悠闲的日子。同时又深受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制度的影响,形成了资产阶级绅士兼诗人的气质。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常常,他躺卧在康河边的草地上,或看书,或听音乐,或仰望高天上流云,或泛舟河中去寻梦。)

这个部分所运用的信息技术是视频与文字材料的播放。

设计的意图是先让学生对徐志摩有个较为直接理解,继而对他产生联想和想象并且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B.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想象,激活学生思维。

在介绍《再别康桥》的作者和背景介绍时,笔者舍弃了传统的讲教方式,而是借助信息技术的视频教学模式,截取了《海上名人录----才情徐志摩》精华部分3分钟左右,播放给学生观看。这样设计除了为能够让学生对徐志摩有了较为直接理解,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现在的中学生思维能力很强,想象力也很丰富。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够着眼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那么思维就会被激活,创新能力也就从中培养。这个部分的视频文字材料的设计引导了学生对书本以外的徐志摩想象,引发了学生对他在康桥的生活、学习、感情感受。使学生对课文中抽象的诗歌文字转变成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使教学活动过程更具有情境化,起到了“百闻不如一见”的良好效果。

三、诵读体会

这一部分笔者是这么设计的:

全班初读,读准PPT显示文字:荇:xìng藻:zǎo溯:sù 斑斓:bān lán 笙箫:shēngxiāo

PPT打出诗歌《再别康桥》,划分好停顿,指名2位朗诵较好的学生朗诵,读出节奏。

3、播放电视剧《人间四月天》里面的插曲《我等候》作为背景音乐,教师示范朗诵

4、学生反复诵读

5、多媒体播放钢琴曲《神秘园》,全班有感情朗诵诗歌

这一部分笔者的设计的意图是通过音频材料《人间四月天》《神秘园》和文字材料让利用情境教学法,安排2名朗读较好的同学朗读及教师示范朗诵诗歌,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所描写的景物优美宁谧,抒发的别情哀而不伤。同时对比老师和同学的朗读示范,了解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情感。在朗读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把握朗读的节奏、情感,个人读可展示个性,音乐制造了情境,教师的范读激发了美感,于是引起群体对诗美的追求。同时这一形式下解决教学重点,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朗读已为学生们对诗的理解做了铺垫,同时又为下文对诗意的鉴赏蓄势诗歌。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C、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成为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笔者曾经对多任教班级的学生做了一个诵读兴趣的调查,其中能够在课堂上或课外比较喜欢自由诵读课文或诗歌、散文的同学占30%,认为大声自由地诵读能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和素养的27.6%,有时能大声朗读的占23%,说明喜欢且能勇敢地大声朗读、诵读的学生占还是不多数的。

诵读法是教师教授诗歌课的主要手段。但是怎么才能让平时不大愿意开口朗诵的同学,积极的参与诵读诗歌的学习中来呢?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现代的学生喜欢潮流的东西。笔者在设计这个诵读部分时就考虑,能不能像去KTV那样,把背景音乐作为引子,让学生都争先有感情地朗诵出来呢。这首《再别康桥》本身节奏轻快,韵律柔和,抑扬顿挫,朗朗上口,颇具音乐之美。再加上音频材料《人间四月天》和《神秘园》这么美好的曲子,课堂的实践告诉我们,这是行得通的。这节课很好地通过信息媒体激发学生对诗歌的诵读兴趣,并且引发了学生对与诗人生活和情感的想象。

四、品味诗歌内容及诗人情感

这一部分,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学生协作讨论:

一、探究:

PPT显示:

鉴赏《再别康桥》中的经典诗句——第一、七两小节。

1、 第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节透露难分难舍的离情,给全诗定下欲走还留的基调。

2、第一、七节中最有特色的诗句是哪些?为什么?明确:“轻轻”、“悄悄”这些叠词的运用,舒缓语气,使诗句有轻盈的弹跳感,富有音韵美,表达恋恋不舍的深情。

二、学生协作讨论:

(教师配音朗诵全诗,PPT显示指引学习的问题)

诗歌中直接描写康桥的意象是诗人精心选择的吗?

2、分析第一小节“云彩”这个意象,结合意境并讲解作者的情感,同时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来朗读这一小节。(PPT出示剑桥大学的天空图片)

3、让学生依据前面的分析方法自主寻找第二节——第七节的意象,并通过小组讨论说出自己喜欢的意象,并分析喜欢的原因,老师在此做出适当的点拨与归纳。

4、如果把二、三、四节的内容换成三幅画,我们可以选取哪些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5、更进一步思考:诗人告别康桥时为什么不选取周围的建筑、那里的人们,而是选取了金柳、柔波、青荇等自然景物?(以康河里的水草作为这一页PPT的背景图)

这一部分笔者的设计的意图是利用信息媒体技术将文本问题,直观地通过教学任务和本课综合运用目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根据新课标倡导①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意象选择营造的意境,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②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引导学生选好景点,对学生的发言予以充分肯定,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尤其是运用联想和想象对画面加以具体的描述的学生。也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在做中学的机会,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能力和综合。

这部分的设计主要采取文字材料形式,其好处是D、借助信息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扩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就笔者设计的《再别康桥》为例。在传统教学中,如果把上面设置探讨的问题都用粉笔,一字一句地写在黑板上,单纯是写出来都要写大20分钟左右,这节课已经差不多去掉一半,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根据诗歌的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图象、声音、色彩等,则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表达的形象性,更好地领会徐志摩在诗歌中体现的情感,并且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增加课堂容量,有效提高诗歌的教学效率。板书无需再写,轻轻一点即可完成,问题也无需重复两遍三遍,已经摆在大屏幕上了,直观、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

五、解读 “三美”,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这一部分,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1、PPT显示什么是现代诗歌的“三美”。

音乐美 节奏轻快,韵律柔和,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绘画美 画面优美,令人回味。

建筑美 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

2、学生再读诗歌,加强感受。

这一部分笔者的设计的意图是在上一环节品味鉴赏的基础上,为学生讲解三美原则的内涵,然后让学生再读诗歌,理解三美原则在本诗中的体现,最后总结归纳,完成“领悟三美原则的教学目标,实际上就是使用文字材料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六、扩展欣赏《沙扬娜拉》

这一部分,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1、PPT显示《沙扬娜拉》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场娜拉!

总结全诗

教师结束语:诗人离别康桥时不带走一片云彩,他离开人世时也不带走一片云彩,他走得很匆忙,因为飞机失事,那一年他才35岁。胡适饱含泪水写下《追悼志摩》:“志摩走了,他带走了这个世界上的全部色彩……”

连续形式播放《人间四月天》的剧照

③ 同时播放《人间四月天》的主题音乐

在这种气氛的渲染下,老师与学生齐读《再别康桥》

这一部分笔者的设计的意图是将《沙扬娜拉》与《再别康桥》进行联想比较,从优美的语言和离别的情愫中体会作者的浪漫主义情怀。在浓浓的诗意中结束对这首诗的学习。留给学生更多的感染,更多的回味。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第五、六部分的设计主要采取文字、音乐、图片材料形式,其好处是E、借助信息技术充分拓展学生视野,丰富教学信息。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开发课程资源,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如何做到这点呢?真的不能不动动脑筋了。受传统的语文教学的限制,以前教师的讲授内容大多数是围绕“书本”的内容而展开的,很少涉及课外的知识。因此,教学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然而,这节课的设计每一个环节都借助现代信息媒体技术的帮助,充分利用了文字、视频、音乐、图片等素材,没有受到时空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人物、地点、时间、事件等全部活生生的再现于课堂,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让学生透过这些信息,高效的获取知识,认识世界,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让学生能放飞自己的想象,不局限于老师的讲评,信息技术就成为了重要的手段。

七、团体作业:

牛刀小试 这一部分,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挑战徐志摩

PPT显示:以《童年的_____》为题创作一首小诗表达对童年美好时光的留恋。

让学生在课外组成3人小组单位,各自完成诗歌创作。然后学生交叉评价修改,最后用书面表达的形式并制作成PowerPoint,各小组下周向全班汇报任务的结果。

学生写作并利用信息技术自行制作成PowerPoint,搜集所需图片、音乐、视频素材,以更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拓展能力,而且书面表达提高了他们的综合实践的能力。

本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改进语文诗歌教学课,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诵读诗歌、阅读诗歌的兴趣,减少对诗歌的畏惧感,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里,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协调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信息技术等教学诸元素的关系,使整个教学系统协调一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