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庄子《外篇之胠箧》10.2

庄子《外篇之胠箧》10.2

时间:2019-04-18 00:33:35

相关推荐

庄子《外篇之胠箧》10.2

<10.2>

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故跖之徒问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 未之有也。”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也。”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

<白话>

让我们来试作申论。世俗所谓最高明的智者,有谁不是为大盗积累财物的呢?所谓最高明的圣者,有谁不是为大盗看守财物的呢?怎么知道是这样的?从前关龙逢被斩首,比干被剖心,苌弘被车裂,子胥被沉尸江中,以这四个人的贤能,却无法免于杀身之祸。所以大盗跖的徒弟问他说:“盗也有道吗?”跖说:“怎么能没有道呢?大胆猜测屋中有宝藏,这是圣明;入内时领先,这是勇敢;退出时殿后,这是义气;判断进退时机,这是智谋;分赃公平,这是仁恩。不具备这五项条件而能成为大盗,那是天下不曾有过的。”由此看来,善人不懂得圣人之道就无法立足,盗跖不懂得圣人之道就无法横行。天下的善人少而不善人多,那么圣人有利于天下的少,而有害于天下的多。所以说:“去掉嘴唇,牙齿就寒冷;鲁国的酒味变薄,赵国邯郸就遭到围困。圣人出现,大盗就兴起了。”只有打倒圣人,释放盗贼,天下才能安定。河川枯竭时,山谷才显得空旷;丘陵夷平时,深渊才显得充实;圣人死了,大盗就不会兴起,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

<解读>

关龙逢被夏桀所杀,比干被商纣所害,苌弘被周灵王所杀,伍子胥被吴王夫差所害,可见每个时代都有这种惨事。

“盗亦有道”,是指“圣(时)、勇、义、智、仁”,其实与“圣人之道”无异。换言之,推广圣人之道后,天下善人少而恶人多。为何遵行同样的途径(道),却有相反的作为?关键在于动机,还是在于途径本身?答案是:这种圣人之道本身就有问题,亦即偏离了人的自然本性。

“唇亡齿寒”是春秋时代的成语,常用来描述“晋侯假道于虞以伐虢”这段史实。虢与虞的命运,正如唇亡齿寒,其间有明确的因果关系。“鲁酒薄而邯郸围”的背景是战国时代,楚宣王因为鲁恭王送的酒太薄,乃发兵攻鲁;楚国与赵国本来有盟约,但梁惠王见楚国无暇救赵,才有机会出兵围攻邯郸。这也是在讲因果关系。

老子说:“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圣人制作法令,于是有人被迫成为盗贼。别一种情形是圣人把制度、财货都保护好、包装好,就等着大盗来取,所以会说只有打倒圣人、释放盗贼,天下才能安定。这一段主要在讲圣人与盗贼只不过是名称的不同,圣人一变可以为盗贼,盗贼一变可以为圣人。他们具备同样的能力,而这些条件使他们可以成为圣人,也可以成为大盗。《厚黑学》一书也引用这段话告诉世人,不要以为做坏事的都是坏人,其实他们与好人具有一样的能力,做好做坏只在一念之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