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好读 | 对待他人的态度 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好读 | 对待他人的态度 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时间:2019-04-02 01:01:01

相关推荐

好读 | 对待他人的态度 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学生时代,我写作文最喜欢用的素材一个是勾践,另一个就是司马迁。不过那个时候,对司马迁的印象只停留在他的忍辱负重上。至于《史记》,则是想想就觉得头痛。没办法,谁让它全是文言文,又出现在语文课本里呢。

如今年岁渐长,读了这本《史记的读法》,方才对司马迁,以及《史记》里的故事有了新的认识。

比如,很多人都在纳闷的——司马迁为何要冒着顶撞汉武帝的风险,出面为李陵辩护?明明他俩并没有很深的私交。

《史记的读法》的作者杨照告诉我们,答案就藏在李陵的祖父——李广的传记里。

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除了描写了李广在对抗匈奴时的勇猛和智慧,更着重突出了他对待身边人的真诚。

比如,每一次朝廷发放奖励,他首先想到的都不是自己,而是那些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他总是二话不说将那些赏赐通通分给手底下的士兵们。

等到行军打仗的时候,如果遇到粮食或者水供应不足,他便先等士兵们喝饱、吃饱,然后才满足自己的需求。上阵杀敌时也一样,他总是身先士卒,冲在前面。

所以后来,当他去世的噩耗传到军营里时,不仅全军将士为他痛哭流涕,就是许多和他并不太熟的百姓也纷纷前去悼念他。

此情此景,不正好印证了司马迁的那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吗?

而李陵,作为李广的孙子,不仅在行军打仗上继承了祖父的英勇,就是在为人处事方面也颇有李广的风范。

李陵画像

具体表现在,当他和别人交往时,不仅从来不对下面的人摆架子,还十分豪爽、讲信用。但凡约定好什么该拿,什么该给,他都老老实实按规矩办事。

在处理公家事务时,也是“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对此,司马迁给了他4个字的赞许,叫作“国士之风”。

虽然“国士”这两个字我们很难用一个固定的标准去定义它,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一个社会、国家能够多一点像李陵这样的人,那么一定是可以变得更好的。

从这里我们不难窥见,司马迁之所以出面为李陵辩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认同李家人对待他人和国家时的那份真诚。

汉高祖刘邦也是懂得这个道理的。不然,他也没办法成为那个最适合西入秦关的人选。

看到这里你也许要问,为什么这个人选不是项羽,而是刘邦?明明比起军事实力来,项羽更胜一筹。

但正如楚怀王身边的一些老将军们说的,项羽这个人虽然勇猛,为人却十分残暴。就拿他之前攻下襄城这事来说好了,虽然整个过程十分顺利,但他最后下令屠杀守城军民的行为,还是相当惹人非议的。而那时,如果楚怀王想要拿下关中,并且让城中的百姓臣服于自己,单凭项羽这样的暴力方式,肯定是行不通的。但是如果有一个像刘邦这样宽厚的长者,以正义为号召,一路上向秦国的父老兄弟说清楚他们诛暴秦的意义,那么,赢得民心就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项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是在口碑上,他并不如有“长者”美名的刘邦。其原因就在于他对待他人的态度。

在《史记》中,司马迁就记录了他俩在攻入咸阳后,截然相反的两种处理方式。

率先入关灭秦的刘邦,他在成功进入咸阳后,不仅对百姓秋毫无犯,而且还与民“约法三章”。关中百姓一听,原来刘邦不是来征服他们,而是来为他们解除祸害的,个个都开心得不得了。于是,他们拿出自家的牛羊酒食想要犒劳刘邦和他的军队,但都被刘邦婉言谢绝了。就这样,刘邦不费吹灰之力便赢得了民心,百姓们个个都唯恐刘邦不做关中王。

取得百姓的信任后,下一步就是如何对待秦朝的末代皇帝子婴了。当时,有人劝说刘邦应该杀了子婴,但刘邦说:“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一句话,便和一夜之间坑杀二十万秦军降卒,后又杀掉子婴、焚烧王宫的项羽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也直接导致了在后面的楚汉战争中,虽然刘邦屡战屡败,却总能在关中百姓强有力的支持下,力挽狂澜。

当然,除了能够凭借种种宽厚之举赢得民心外,刘邦还有一项能力,也是项羽所欠缺的。那就是——拥有听取别人建议的智慧和气量。

刘邦画像

听两个故事,你就知道我为何要这样说了。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刘邦西入秦关之前。在往高阳进军的过程中,有个叫骊食其的谋士慕名而来,说想见刘邦。可是两人第一次见面时,刘邦不仅没有站起来,还坐在床上,任由旁边两个女人帮他洗脚。此情此景让骊食其大为恼火。他当场就语气不悦地指责刘邦说:”如果你想要打败秦,用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对待我这个比你年长的人,能够胜利吗?”

谁知,刘邦听到这句话后,不仅没有生气,还赶快跳起来把衣服整理好,然后郑重将骊食其请到上座,向他道歉。就这样,刘邦凭借自己的肚量,争取到了骊食其,并且很快就在他的计谋下,攻下陈留。

说完这个故事,我们再来看另一个发生在项羽身上的故事。当他进入咸阳,火烧宫殿后,有个历史上没留下名来的小人物劝他说:“咸阳处在关中要地,土地肥沃,物产富饶,而且地势险要,您不如就在这里建都,这样有利于您奠定霸业。”

项羽听了本来也有些心动,可是一看到眼前残破不堪的咸阳,便越发想要回到故乡。于是,他就对劝他的那个人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那人看项羽这般不听劝,就背后感叹,说项羽这个人“沐猴而冠”。不料,这句话辗转传到了项羽的耳朵里,他一怒之下,将那人给活活煮了。

你看,同样是面对他人的指责,刘邦的处理方式就值得我们学习得多。在很多时候,他人的指责就像良药一样,虽然苦口,但只要你愿意试着接纳,其实是有利于解决眼下的一些难题的。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人长期意识不到听取他人建议的重要性,就很容易将一手好牌打烂。

所以渐渐的,刘邦身边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集团,而且产生了一种正向循环:集团越大,就有越多的人想来加入,而他一直保持着宽容、来者不拒的态度,谁愿意来他都会“厚遇之”,从而使得集团更大。

而这,也是为什么刘邦最终能够打败项羽,实现逆袭的原因。关于这一点,他自己后来也总结道: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由此可见,能够真诚待人,并且听取他人建议的可贵。而这,也是我们普通人能够实现弯道超车的秘诀所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