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燕赵传奇·皇家文化|第八十一回 一人临塞北 万里息边烽

燕赵传奇·皇家文化|第八十一回 一人临塞北 万里息边烽

时间:2021-08-30 17:58:42

相关推荐

燕赵传奇·皇家文化|第八十一回 一人临塞北 万里息边烽

来源:燕赵传奇

上一回说到,清朝皇帝在河北遵化修建陵寝,留下了伟大的建筑艺术宝库,更留下了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东陵的“万年福地”是顺治皇帝发现的,他的儿子康熙皇帝更是慧眼识珠,挑中了一处“秋冬避寒、春夏避暑”的风水宝地——承德,在这里修建了木兰围场和避暑山庄。从此,这里成为清王朝的后花园。康熙帝为什么对承德情有独钟呢?清朝皇帝在这里留下了哪些故事呢?

沿着京承高速公路过北京密云,就到了长城的古北口,出了这个关口就是“口外”,也就是塞外了。这里有一条清朝四代皇帝都走过的御道,它通往承德避暑山庄和木兰围场。清朝皇帝为什么要到这个地方来呢?咱们从两句诗说起。雍正九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其中一句是“一人临塞北,万里息边锋”,意思是皇帝来到塞外这个地方,边疆的战火就会平息。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古代皇帝、贵族一直有巡游打猎的传统,不同的季节打猎也有不同的名称。春天打猎叫“蒐”,打猎时要选择没有怀孕的禽兽;夏季打猎叫“苗”,意思是为庄稼消灭害兽;秋天打猎叫“狝”,意思是说杀伤野兽也为了顺应秋气;冬天打猎为“狩”,是围收的意思。清朝满族是靠着骑马入关夺取天下的,所以很重视骑射,规定每个满洲青年都要学会骑射,还在京郊设立了南苑和西苑猎场,可以随时去打猎。

既然在北京可以打猎,为什么还要大老远去边塞打猎呢?有啥说道吗?这北巡秋狝大有来头。

清康熙初年,国内还不稳定、边疆也不太平。东北部有沙皇俄国对黑龙江流域的不断侵扰;西北还有少数民族的颠覆分裂活动;南方吴三桂“三藩之乱”战火弥漫,影响到周边的四川、陕西等地;而漠南蒙古的察哈尔亲王布尔尼,也趁机发动了叛乱。可大清王朝的八旗子弟们入关后生活安逸了,开始追求享乐,磨掉了英勇善战的锐气,不愿意打仗,甚至装病、临阵脱逃,内忧外患,实在堪忧。

年仅十四岁就亲政的少年天子康熙帝,临阵不乱,调动各方力量,在祖母孝庄皇太后的支持下,先后削平了布尔尼叛乱、三藩之乱。康熙二十一年,内蒙古巴林、敖汗诸旗为了庆祝平叛胜利,向朝廷献出一片放牧的牧场。康熙帝精挑细选,在今天的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圈建了大型围猎场。康熙帝为什么要选择这块地儿呢?

如果您去过木兰围场,一定忘不了那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光。这里山峦起伏,水草丰美,禽兽群集,是狩猎的好去处。更重要的是,这里是通往东北、内蒙古高原和中原的交通要道,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在这儿建一个习武的基地,既能操练军队、继承先祖遗风,又能控制蒙古各部,兼顾到满族东北发祥地,康熙帝经过几次考察,圈建了一个面积将近两万平方公里的皇家大围场,就是看中了这种种好处。

满族围猎,最热衷的方式是“哨鹿”,猎人藏在密林里,头戴鹿首,吹起用桦树皮和木头制成的哨子,模仿鹿的叫声,吸引求偶的鹿走近,乘机扑猎。满语把这种方式称为“木兰”,于是围场得名木兰围场。秋末在围场狩猎,称作“木兰秋狝”,是清代重要的大典之一,世代遵守。

勇往直前,康熙帝怎样猎捕大鹿留史册?

眼明手快,乾隆帝如何射杀猛虎立碑刻?

木兰围场将近两万平方公里,可不是漫天遍野的随便打野兽。相关大臣为了管理这个皇家猎场,把它划分为六七十个小围场,轮着使用,这也是为了保护动植物的生态平衡。此外,还设置了八个营房,四十个卡伦(也就是四十个哨所),围场的边界是用柳树条编起来的木栅栏做成的,八旗子弟兵日夜巡查,老百姓不能进入,也不能随便在里面放牧、开地种庄稼,管理相当严格。

那么,围场建立后,皇帝们来过多少次?他们打到了哪些猎物呢?在这里还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

根据史书记载统计,康熙、乾隆、嘉庆三位皇帝统治期间,一共北巡124次,行围92次。其中康熙帝北巡56次,木兰行围41次,有的年份每年举行两次,甚至冬天也来。乾隆帝北巡49次,行围40次。按照时间统计,乾隆帝有是在承德度过的。

在木兰围场,皇帝最喜欢参加的狩猎活动就是哨鹿。因为满族人以前居住在寒冷地区,习惯喝鹿血进补身体,捉到鹿以后,狩猎者当时就可以饮鹿角血,接下来分割鹿肉,这是上等野味,乾隆帝还令让人把鹿尾割下腌制送给他母亲,把鲜鹿肉送进山庄祭祀祖先。

木兰秋狝能考验皇帝的体力和魄力。有记载说,年轻的康熙帝曾一边考察围场,一边行围,在一天内换乘了9匹御马,歇马不歇人,可见他身体是多么强健,行围多么艰辛。

康熙十八年,皇帝在巴颜陀罗海打猎时,射杀了一只大鹿,这只鹿的鹿角有16个叉,两个角尖之间的距离最远的达到9寸。乾隆帝还写了一篇《鹿角记》,赞颂康熙的文治武功。更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帝还曾经在围场救过孙子弘历的命。那是康熙六十一年,12岁的弘历跟着爷爷打猎,射倒了一只黑熊。弘历很高兴,刚要上前去看,黑熊突然又站立起来,眼瞅着孙子命在旦夕,关键时刻,康熙帝补了一枪,帮孙子解了围。后来,乾隆在《御制永安莽喀诗》中记载了这件事,并刻碑立在这里作为纪念。

据《康熙起居注》记载,康熙皇帝晚年做了一份总结,他这辈子一共捕获135只老虎、20只熊、25只豹、10只猞猁狲、14只麋鹿、96只狼、132只野猪,还有其他的猎物数都数不过来。乾隆时期编纂的《钦定热河志》中明确记载着,有一次,康熙帝一天之内就射中了318只兔子。由此可见,康熙皇帝的体魄和枪法真是不简单,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大清朝的皇帝这么勇武,参加围猎的人也都不甘落后,各个奋勇争先,达到了练兵习武的目的。

再来说说乾隆皇帝。乾隆十七年夏天,在岳乐围步射,前锋的猎人急报,说是有老虎逃到山洞中,乾隆眼明手快,举起爷爷康熙曾经用过的火枪,向山洞里面打枪,一枪命中,老虎咆哮着跳出来,乾隆又打了一枪,结束了老虎的性命。后来乾隆帝将这把枪誉为“虎神枪”,还在岳乐围树了一块《虎神枪记碑》,把打虎的过程详详细细的描述出来。这个山洞被称为“乾隆打虎洞”,现如今成了木兰围场的重要旅游景点。木兰秋狝不光是皇帝打猎,八旗士兵也会跟皇帝一起打猎。他们怎么参加围猎和训练呢?

木兰秋狝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大围、行围、甸猎、步射和哨鹿。大围、行围、甸猎参加的人数多,范围大,使用的武器也有火枪、弓箭;步猎的规模要小一些,不骑马,属于短兵相接,有一定的危险性。

参加行围的人数是多少呢?康熙在位时,参加秋狝的各部官员加上皇室子弟、八旗禁卫军、蒙古贵族等,得三五千人。乾隆在位时,行围的人数合在一起最多达到三万人。这么多人都来参加,得需要七百辆车,前呼后拥,浩浩荡荡!

还有一种方式是围猎,参加的人围成圈,将猎物圈起来再打。这个包围圈要根据山川大小,道路远近来确定,可能是三里五里,也可能是十里、二十里。皇帝的亲军六百到八百人形成一个合围圈,必须在天亮之前完成。天一亮,管围大臣和御前侍卫,就簇拥着皇帝出御营到达“看城”。“看城”就是专为皇帝观看围猎准备的帷帐,没有顶棚。看城周围布置着虎枪营士兵,保卫皇帝安全。

每次围猎,都从皇帝所在的主围开始。皇帝和侍卫亲随先用火枪射猎虎、豹、野猪等大型猛兽,然后再用弓箭射猎狍子、鹿、黄羊等小型动物,让外圈的蒙古贵族瞻仰皇帝的技艺和威仪。如果围圈内野兽过多,皇帝还会下令围开一面,放出一部分野兽,以表示皇帝放生之德。

为了考查皇子们的骑射本领和官员们的武艺情况,皇帝自己射猎完毕,会让众位皇子和大臣们射猎,螺号声一响,围场之中千骑并发,弓箭齐鸣,围猎官兵东奔西跑,在山林中呼啸,就像是一场短兵相接的实战演习。围猎结束后,所有参加打猎的人,用马驮着猎物,集中放在看城周围,登记造册后,根据猎获的情况论功行赏。

每次秋狝大典结束后,皇帝要在张三营行宫(现在河北省隆化县境内)举行盛大的告别宴会,宴请蒙古族的王公贵族,大家一起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还唱歌跳舞、摔跤角力,不过,清朝皇帝可不是到此一游就完事儿了,他们都是带着任务来的,一边狩猎一边工作。那么,他们都在这里处理过哪些军机要事呢?

比方说,康熙二十四年、二十五年参加中俄尼布楚谈判的中国代表团,就是来到围场向康熙帝做汇报的;另外,康熙四十七年在行围中时,忍痛割爱废掉皇太子,皇太子胤礽原本是康熙的结发妻子赫舍里皇后所生,赫舍里皇后生完这个孩子就大出血死去了,所以他是康熙的掌上明珠。太子被废掉,康熙伤心痛哭,一边哭一边历数太子的罪状,最后晕倒在地上。康熙废太子也是清朝历史上的大事件,震惊了朝野上下。此外,乾隆帝还曾经在围场伊绵峪接见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

劳师动众,皇帝秋狝究竟耗费多少银两?

金口玉言,热河行宫为何改名避暑山庄?

说了那么多木兰围场狩猎的故事,有朋友可能会问,皇帝打猎是骑马,从北京到木兰围场也是骑马吗?他们走那条道呢?

清帝到围场打猎,经常走比较固定的路线,那时进入围场的御道有四五条,康熙还将西出古北口到广仁岭辟为御道。在我国古代,皇帝的所作所为包括所用,前面统统加上一个御字,皇帝的指示叫御旨、皇帝看过叫御览、皇帝经常走的道路,或者专为皇帝修的道路叫御道,围场至今有个地名叫“御道口”。凡是御道经过的地方,山峦青翠,环境优雅,都是好山好水好风光。

还有朋友会问,康熙、乾隆、嘉庆皇帝三位皇帝每年都要北巡,还要到木兰围场秋狝,得花多少银子呀?皇上还有那帮随从吃喝拉撒睡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别担心,这事情自然有人操办。每年的木兰秋狝,由总理北巡事务王大臣,会同理藩院、鸿胪寺、兵部、热河副都统、热河总管衙门和围场管围大臣等分头预备。当年秋狝结束,就开始筹备明年打猎的事。

为了解决皇帝和大队人马的吃住问题,内阁、六部、理藩院等机构忙翻了天,每隔三四十里地,就兴建一座简易行宫。皇帝出巡游猎,在御道上修建行宫也是传统。他们从古北口经现滦平一带沿途修建了王家营、常山峪、两间房、巴克什营四座行宫。在热河修建了喀喇和屯行宫、热河行宫,汤泉行宫、两间房、鞍子岭,蓝村蓝旗营、张三营等行宫,这些行宫都归热河总管负责。

在所有的行宫里面,热河行宫位于北京城到木兰围场的中间,环境最优美,逐渐发展成为中心行宫。热河行宫兴建八年后,康熙皇帝给它改了个名字,叫做“避暑山庄”。

皇帝木兰秋狝,每年都是在秋分后两天,从避暑山庄起銮。不过乾隆帝有些特殊,他的生日是八月十三,因此他每年都是在避暑山庄过了万寿节和中秋节,在八月十六前往围场。康熙、乾隆、嘉庆三朝,在将近一个半世纪的漫长岁月中,坚持秋狝大典,开创了我国封建君王巡狩典制最为辉煌的篇章。

这正是:

康熙大帝乘风来,

巡狩边疆出塞外。

木兰围场猎旗振,

江山一统行宫开。

(周晓梅主讲 韩伟解说)

作者简介

梁勇:人文学者。河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等多家高校客座教授,燕赵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北广播电视台特约评论员,大型历史文化广播节目《燕赵传奇》总撰稿、主讲人。

作品还包括:《文化资产价值论》《京 津冀挽起一带一路》《燕赵文化史·秦汉卷》《京津冀文化一脉概论》《大美雄安》等专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