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李玫瑾教授:管孩子要趁早!别错过最佳管教期 要有爱有畏方有敬

李玫瑾教授:管孩子要趁早!别错过最佳管教期 要有爱有畏方有敬

时间:2020-12-12 05:18:03

相关推荐

李玫瑾教授:管孩子要趁早!别错过最佳管教期 要有爱有畏方有敬

同事小王的女儿佳佳今年14岁了,是个即将上初二的学生。小王的老公是单位里的技术骨干,工作忙,经常出差不在家,小王一个人上班又带孩子忙不过来,所以,女儿就一直由爷爷奶奶带着。小王两口子只是有时间的时候带上好吃的好玩的去看看孩子。

佳佳上初中后,爷爷奶奶年纪也大了,学习上生活上照顾佳佳都有些力不从心,小王两口子就把孩子接到了身边。由于老人的溺爱,佳佳自身出现了很多的小问题。5岁,佳佳调皮打人幼儿园上课捣乱,老人不以为然;7岁,佳佳成绩差经常不完成作业,老人觉得孩子还小,慢慢就好了;10岁,佳佳不尊重师长见人一副仇视的目光,老人觉得不是大事,孩子开心就好。可是,由于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小王夫妇缺失太多的陪伴,所以,对孩子的小问题也就察觉不到。直到佳佳进入了青春期,小王才发现女儿叛逆、懒惰不上进,学习更是差的一塌糊涂。

有一天,小王看到佳佳又一次长时间玩手机,把佳佳的手机没收了。没想到,佳佳当场发飙,立马跳起来想从小王手中夺走手机。母女俩扭打了起来。看了上面这个案例,有的家长会问:究竟应该怎样管教孩子,才能减少和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呢?

孩子越早管教,可塑性越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李玫瑾教授有过这样的理论:6岁之前性格养成,如果有些问题没解决,后边家长就管不了了。”

其实,父母在该教育和照顾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借口工作忙,而忽略对孩子的管理。在年老的时候,一切荣誉和金钱都是过眼云烟,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其实管教从一出生就应该开始了。

有人说,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全看家人怎么在这张纸上描画。如果起笔稳,布局合理,顺着起点延展绘画,那这张画会越来越美好,孩子就会发展成优秀的模样。但是,如果画错了,就要把这些糟糕的地方先处理掉,才能重新描画,这个过程是很难的。所以,作为父母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需要投入很多精力。

越小的孩子,可塑性就越强,你给他埋下良好的教育,那他长大后会越出色。

我们要趁早抓住孩子这一阶段的可塑性,着重培养孩子。正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前是品性塑造的黄金阶段,我们要重点培养孩子的品性。

在孩子一岁以前是安全感形成的重要阶段,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安全的。在孩子一到三岁这个阶段,孩子从什么都不会到慢慢学会走路、说话、会异想天开等。

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学东西很快,所以父母要注重对孩子的陪伴,给他正确的引导,为他立一下简单的规则。

切记,不可以认为孩子小就处处娇惯、纵容他的错误行为。父母这样只会让孩子变得唯我独尊,长大后没有一点规矩。

三到六岁这个阶段,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求知欲,父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发挥天性的机会。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独立地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另外,父母要教孩子主动跟其他小朋友接触,主动跟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强,父母要多加管束,才能让孩子懂规矩,懂礼貌,学会与人沟通。

有所畏惧,才能有所尊敬

曾经看到过一则新闻:

有4名不到17岁的少年联合杀害了自己16岁的同学,之后他们分别判处了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听完宣判后,4名少年竟然当庭相视而笑,庆幸自己逃过了死刑。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的作案动机简单到单纯,只因为——没钱去网吧!当4名少年的父母看到被害人的照片的时候,他们痛哭流涕,有一位父亲说:“你们不知道啊,这孩子我不是不管,我打过他,也骂过他,可是我管了他不听啊!”为什么孩子会不听父母的管教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说过:教育孩子要趁早,孩子6岁以下,父母的话是黄金,孩子12岁以后,父母的话就是垃圾。爱孩子的同时,一定要让孩子有所畏惧,有害怕才能受到孩子的尊敬。

现实中,家长们往往搞错了一个顺序:

小的时候拼命的宠爱,等到最容易叛逆的青春期,偏偏眼里揉不得沙子。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都是全家的重点保护对象,他要东全家都得朝东,恨不得天上的星星都摘给他。偏偏这个时候不教育,等到需要中考高考的时候,事关孩子命运的时候,想起来管孩子了,他会听吗?听的进去吗?

如果条件允许,孩子6岁以下千万别撒手给老人带,只会宠坏孩子。即便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小树一但长歪了,想要矫正必然是痛苦的过程。孩子的问题、孩子的叛逆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陪伴孩子,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教育孩子是有实效性的。12岁之前是儿童成长的黄金时段,这个阶段他们最需要父母的用心陪伴,也是对依赖父母的时候。这时候发现孩子有不良的习惯或情绪,父母应该和孩子肩并肩去面对,做他们最坚强的后盾。这样才能及时纠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偏颇。

李玫瑾教授的实验证明:许多问题儿童的原因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未得到各自所需的及时的关心和帮助。因此,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学习中,家长对孩子都要格外关心尊重,多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学习困难。

有些家长以工作忙等原因为由,将孩子推给老人;有的家长以为有钱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把孩子彻底交给社会辅导结构,交由别人代尽父母责任;有的家长以为学习就是一切,从不和孩子交流学习以外的任何事情,把父子、母子关系弄成了师生关系;有的家长自己在家吃喝闲聊,搓麻将玩游戏,却让孩子埋头写作业。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他的心智和情感、学习和爱好怎么可能没有缺陷?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尊重和不就是对孩子不打不骂就行了吗?到底怎样做才能达到孩子眼中认为的尊重呢?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调查:父母和你在一起时最爱做什么?60%多的孩子回答是:玩手机。“手机控”父母似乎已成普遍现象,对于玩手机,孩子和家长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陪孩子的时候,孩子认为父母只顾玩手机,忽略了自己,甚至有的孩子说“爸爸妈妈那么喜欢手机,根本不陪我,也不尊重我。他们经常把手机随身带着,我要是手机就好了,这样爸爸妈妈就能一直看着我,走到哪儿都能带着我”。童言无忌,却也恰恰说出了孩子们的心声。

尊重是需要用心去和孩子交流的。

『声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