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当对孩子发火吼叫时

当对孩子发火吼叫时

时间:2018-10-06 22:38:39

相关推荐

当对孩子发火吼叫时

咨询案例一:

两岁的宝宝把酸奶弄撒了一地,哭了。妈妈气的发火,吼叫孩子:你怎么搞的?怎么这么不小心呢,自己做错事自己擦干净,不擦干净不要走。孩子哭的不擦,妈妈气极了:你再哭,妈妈就生气了。孩子继续哭,妈妈吼叫:你再哭,我就走了。然后径直离开,孩子在身后哭着喊着叫妈妈妈妈。咨询案例二:

灯光下,妈妈一手抱着老二,一手在辅导六岁的老大写作业。那个写作业的孩子,她一会儿跑去厕所,一会儿要吃东西,字写的歪七八扭,错题一大堆,写着写着,又拿了画笔在桌子上画了起来。妈妈实在受不了了,看不下去了,开始崩着脸,瞪着眼睛,气的对着孩子说:你就不能安静坐着写作业么?你看看你写的这是啥啊?眼睛瞅的哪里?照抄都能抄错。看电视玩游戏时候都那么专心,写作业心里想啥呢?你想做就做不做就去玩去,你给我写作业呢是吧?学习是谁的事情,你不想学就算了。你把我一天都能磨死,我遭了啥虐啊,生出你这样一个娃。孩子小声抽泣,抹着眼泪,边哭边写作业,拿手边的卫生纸卷起来塞进了耳朵。妈妈一看孩子这行为,简直火冒三丈,气的一把拽掉耳朵的卫生纸,吼叫到:你跟谁学的,大人说话你都学会不听了,不当回事了,你大了有本事吧你?妈妈气坏了。孩子放声大哭,情绪无法平静,妈妈气极了,打了孩子一巴掌:我看你这样子,真想把你踢死。要你有啥用啊,就知道哭,一写作业就像要你命,哭哭啼啼,你不想学就早点回来,不要再浪费我的钱了。每次写作业把我都要折磨死,给你检查给你批改,就守着你我啥都干不成,你就这怂样子,这态度,你成神呀吧你。孩子和妈妈的情绪啊,都互相激发到了极点。

各位看官朋友们,先不要评判或者斥责这俩妈妈,认为这样做就是错的,就是不对的。有没有觉得,这俩妈妈,似曾相识呢?或许是你,也或许是我。妈妈和孩子啊,很多都是这样,每天相爱又相杀。可孩子不论怎样,都不会计较妈妈骂了她,情绪过去又是蜜糖一样妈妈长妈妈短妈妈我爱你,亲密无间,而妈妈过后又是后悔,又是自责愧疚,觉得不该吼叫孩子凶孩子。能怪妈妈情绪管理能力差,控制不了自己的言行,骂妈妈责备妈妈不要这样吗?一!定!不!可!以!且听我慢慢道来,以下皆是我自己的亲身体验分享。

一、每个发火的妈妈,都需要被看见被理解每个对孩子发火的妈妈,内心都有个委屈压抑不被看见不被理解的小我。可能是在表达:对自己生气。那个小我,现在对待孩子的方式,也是妈妈自己曾经被大人对待的方式。只是不知不觉,妈妈也长成了父母的样子,用父母曾经对待妈妈的方式,现在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如果意识到这一点,就已经很智慧了。亲爱的妈妈们,你成为这个样子,不是你的错。

小时候,你是孩子,不被大人看见,不被温柔以待。现在你大了,可以试着看见自己,放过自己,温柔对待自己了。二、发火时,妈妈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妈妈自己,试着去观照自己。允许这股发火的情绪流动起来,而不是去压抑自己控制自己不要发火,更不是把发火的情绪控制住不要发生。如果每次火来的时候,试着去关照自己当下的情绪(生气,愤怒,想发火),关注当下的心理感受(委屈,焦虑,担心),觉察自己的身体感受(眉头紧皱,心脏跳动加快,头牙关咬紧,脑发热,很疲惫很累,很困倦无力,语气语调,肢体动作)。去感受当下的自己,和这个生气的情绪在一起呆着,不要抗拒她压抑她,允许自己生气,允许自己发火愤怒。潜意识里,小时候不被允许的部分,曾经不被看见的情绪,你现在成年了,可以不受原生家庭控制,不受那些外在的标签束缚,你可以也有能力允许自己去尊重自己的感受,看见自己,理解自己了。去抱抱这个内在受伤的小孩,对她说:我看到你很委屈,你很生气,你很愤怒,我已经长大了,我可以拥抱你,理解你,我在这陪伴着你,你可以大胆真实做你自己。如此,那些曾经不被允许不被看到的情绪,这时候就不会再高涨,而是自然的流动起来。试着带着觉察的心,从每一个想要发火的事件中开始练习,一次次的去观照自己,就会慢慢发生认知的改变:——孩子是孩子,我是我,我生了她,可我不能掌控她的成长。——写作业是孩子的事,不是我的事。我不能越界干涉孩子,不能要求孩子完美。——我不能让孩子成为我心中期待的那个人,我要允许她成长为自己。——她学习优秀或者不优秀,分数高或者不高,哪怕她在别人眼里都是问题,可是我眼里,不论她怎样,我都爱她,我都支持她,我对她只有美好的祝福,我是她永远可以安全放松信任去停靠的港湾。——孩子学习遇到了困难,遇到了挫折,她需要我的支持和帮助,而不是训斥和责骂。——我的选择都是我自己的决定,我要自己去承担起做妈妈的责任,这和孩子无关。我愿意带着老二陪老大写作业,我很享受这样的过程,陪孩子的过程,我自己也得到了提升和滋养,而不是我被迫要这样做。——我有情绪没错,我是成年人,我有能力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自己平和相处。孩子只是导火线,点燃了我自己的引爆点而已。——我的情绪是我的,我的焦虑是我的,孩子的情绪是孩子的。我的情绪和孩子无关的。当认知发生改变,妈妈对自己和孩子的接纳度都会高很多,心会宽广起来,看自己,看孩子的眼神也会变得温柔,和孩子相处也会更多耐心,发火的几率也会大大减少了。二、家人可以做什么?

每个发火的妈妈,都需要被看见,被理解。这时候不要批评妈妈责骂妈妈骂孩子不对,不可以发火,也不要对妈妈说:你就不能少说几句,去去去,你别说了。更不要对孩子说:你看你把你妈气成啥了,这么大了还不懂事,脾气越来越坏了,你快给你妈回话:以后写作业要认真。家人可不能这样火上浇油雪上加霜啊,试着去为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说些舒心的话:

——给妈妈说:你这是太累了,来我抱会妹妹,你歇会儿吧。——给妈妈倒杯水,对她说:休息下吧。——你想发火啊,就发出来,没关系,可以发火的。——你啊,真是太累了,又带老二又带老大,身体累,心里也委屈着呢,想哭就哭出来吧,舒服点。——来,我给你捶捶背,按摩按摩肩背。——如果不知道要说啥做啥,那就在旁边平静陪着妈妈,抱持她的情绪。——或者拥抱妈妈,抱着她,都是最大的接纳和安慰了。如果你发心是尊重妈妈的感受,尊重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要想着去改变妈妈,允许她当下的情绪流动,那怎么说其实都不重要了。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和人之间的沟通:肢体语言占55%,语气语调占37%,内容占7%。所以并不在于你要怎么说,重在你怎么做,发心才是最主要的。过后,妈妈情绪平静了,和妈妈好好聊聊,看妈妈发火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是什么。可能是一个人带孩子太累压力大,把自己的焦虑和无奈投射到了孩子身上;也可能妈妈身体不舒服,需要帮助;也可能妈妈需要个人时间,需要出去透透气自由娱乐下;也可能妈妈觉得自己付出的,不被家人认可,很委屈,情绪转介发泄给了孩子。看见就是爱,发火吼叫的妈妈,更需要被爱啊。爱可以生发爱,而批评指责抱怨只会生发更多无法控制的情绪和暴力。三、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情绪高涨的时候,大脑被情绪脑掌控,人整个是僵硬的,是没法理智冷静放松下来,去讨论事情处理事情的。这时候就要先处理情绪,给情绪降温,让高涨的情绪回到安全的轨道上,情绪平静下来后,再去说事情,讨论需要解决的问题。情绪中去讲道理,只会加重彼此的冲突,升温彼此的情绪。比如,等妈妈和孩子都情绪过了,都平静下来了,开心了放松了,再去讨论作业问题。妈妈耐心听听孩子对于作业的真实想法和感受,避免妈妈自己自我臆断下结论,给孩子贴标签。不评判不指责,帮助孩子理一理问题所在,一起冷静平静面对和解决问题。简而言之:讲道理时不发脾气,发脾气时不讲道理。四、情绪没有对错人们往往在人有情绪时,只看事情对错却不看人,只看事情做的好坏,却看不到人的情绪和感受,人的情感需求是被主动隔离的。每个人除过吃喝拉撒睡玩买买买的实际需求,更有情感需求,需要被看见,被理解,被接纳。情绪没有对错,当妈妈发火时,妈妈一样需要被接纳被允许,而不是被压制被忽视。比如孩子把酸奶撒了,哭了,这时候大人最需要做的是看见孩子的感受:宝宝吓了一跳吧,都吓哭了。然后直接去清理地面,擦洗地面就好。不要去纠结谁的错造成的:谁让你那么不小心的,给你说了拿好拿好,你自己拿不好撒了,你还哭,怪谁呢。你自己做的错事,自己承担,你把地面擦干净才可以走。更不要怪妈妈吼孩子,试着平静对妈妈说:我来收拾吧,擦干净就好了。这种看不见孩子的感受,眼里只有事情对错的大人,是对孩子进行情感碾压的大型案发现场。五、吼叫孩子会伤害孩子吗?吼叫本身不会伤害孩子,妈妈不需要温柔而坚定,也不需要完美没脾气。放心吧,偶尔狮吼吼叫下孩子,无妨的。但妈妈要意识到,经常吼叫的行为模式,可能会对孩子有伤害。就像很多大人,面对和孩子的冲突,除了吼叫还是吼叫,眼里只有权威和权力。除此之外,没有可能去和孩子平等沟通,真诚交流,互相坦诚冷静面对,一起沟通商量面对问题。和孩子平时很少交流,或者说一开口,天就聊死了,无话可说的相看两无言了。大人固有的认知里,就会形成固化的思维:孩子不听话,或者有情绪,行为反应的程序会自动默认为“要吼叫孩子,他才会听话”。常常吼叫的行为模式里没有爱,有的只是权威,权利,控制。如果孩子从小就是在这种常常被吼叫的行为模式里成长,会内化为孩子为人处世的交流方式,等到自己有了孩子,会自动传承这种吼叫,甚至打骂的行为模式,代系的的语言攻击和人身伤害将无从斩断了。如果意识到了这一点,就可以试着觉察自己的言行,从自己身上先斩断这种吼叫的行为模式,把孩子当独立的人去看待,建立平等尊重的沟通交流方式。每个人都想要被看见,需要被看见,如果这一生,能遇见这样一个彼此看见的人,是很幸运也很好。如果没有人看见自己,也要好好活着,不要忘了,你是成年人,还有个最好的朋友:自己。自己看见自己,满足自己,也是丰盛的。

如果自己也看不见自己,那么,还有我,可以看见你。你有看见的能力,才能爱自己,爱孩子,爱家人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