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鼻骨孔的解剖基础及HRCT表现

鼻骨孔的解剖基础及HRCT表现

时间:2024-01-24 06:12:03

相关推荐

鼻骨孔的解剖基础及HRCT表现

鼻骨骨折临床很常见,正确鉴别骨折与正常结构的影像表现是确认骨折的基础。鼻骨除了与周围骨形成各种骨缝外,在其中下部的正常解削结构鼻骨孔在CT上表现为鼻骨骨质的不连续,与骨折表现极为相似。本文探讨了鼻骨孔

1鼻骨孔的解剖基础及HRCT表现

鼻骨骨折临床很常见,正确鉴别骨折与正常结构的影像表现是确认骨折的基础。鼻骨除了与周围骨形成各种骨缝外,在其中下部的正常解削结构鼻骨孔在CT上表现为鼻骨骨质的不连续,与骨折表现极为相似。本文探讨了鼻骨孔的解剖基础及影像表现,旨在提高鼻骨骨折的正确诊断率。

1 材料与方法

取成人干颅8个,离体鼻骨8对,共16对鼻骨,均行CT横断和冠状扫描。CT片经激光定位后进行鼻骨及兴趣区扫描,使用机器为东芝Xvision/EX螺旋CT,层厚2mm,层距2 mm,骨算法,窗宽5000 Hu,窗位2000 Hu。另取30个成人干颅标本及100例18-70岁无外伤者鼻窦横断扫描CT片,对鼻骨孔进行观察。鼻窦CT扫描使用机器为西门子Somatonplus 4 power,层厚2 mm,间距5 mm,骨算法,窗宽2 000 Hu,窗位200 Hu。

2 结果

正常表现:横断扫描中,16例标本中13例表现为鼻骨间缝两侧纵行线样骨质不连续,双侧可以对称,也可以不对称,或仅一侧显影,可在l-2个层面连续出现,为鼻骨孔影像,出现率为13/16(81.3%)。冠状扫描中,2例鼻骨孔显影为横行或斜行的鼻骨骨质不连续。

我们观察的30例成人干颅标本中,鼻骨孔多位于鼻骨的中部及下部,可以垂直鼻骨板,也可以斜行穿过鼻骨板,形成鼻骨管。双侧对称者17例(57.6%),不对称者13例(43.3%),肉眼显示为孔者,为清晰显示,占21例(70%),CT横断扫描表现为纵行线样骨质不连续;CT冠状扫描中,表现为横行或斜行骨质不连续。肉眼显示为点者,为隐约显示,占8例(26.7%),CT扫描未显示明显骨质不连续。干颅标本上,鼻骨孔距鼻骨间缝及鼻上颌缝最近距离均可达lmm;距鼻骨远端最近距离为2 mm;距鼻骨近端最近距离为7mm,约位于鼻骨中下1/3交界处。100例无外伤成人上颌窦CT横断扫描中,鼻骨孔出现率为55例(55%),双侧对称者44例(44%),不对称者56例(56%)。由于鼻窦和鼻骨标本扫描条件、使用机器不同,故两组未进行比较。

[1] [2] 下一页

2混合型血管瘤的临床表现。

混合型血管瘤:初起时大多为皮肤表面大小不等的小红斑,与单纯的草莓状血管瘤并无异样,但随着表面血管瘤的发展,同时侵入真皮和皮下组织,皮下侵犯的范围可超过表面病损面积,形成隆起的包块,形态不规则,多见于面部及四肢。侵犯范围有时非常广,以至于眼睛、口唇、鼻或耳等组织器官都被这种不断扩展的血管组织所覆盖,可引起呼吸、饮食、视觉和听觉等功能障碍。

3毛细血管瘤的临床表现

1、新生儿斑痣:又称橙色斑,常见于前额、上眼睑、眉间、鼻周或颈颌部。橙红或淡红色,不突出皮面,轻压即可退色,随患儿生长而略增大,但颜色并不加深,大多数在数月骨自行消退,毋需治疗。

2、葡萄酒色斑:多见于面部,少部分位于躯干或四肢,呈淡红至暗红色,或呈暗紫色,不高出皮面,病变范围随患儿生长而扩大,不会自行消退。有些病人并发全身性异常如青光眼等。

3、细小如针眼,多见于面、臂、手、躯干部。

4、草莓状毛细血管瘤:少部分患儿出生时即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由散在红斑点融合或不完全融合的班块,不高出或略高出皮面。表面稍粗糙,而大部分仅为极小的小红点,扩大并互相融合成块,常高出皮肤3-4毫米,鲜红色,表面呈许多颗料状,类似草莓而得名。能自行消退,常在1-4岁间消退。

5、家庭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病变多见于鼻腔粘膜,其次为面、舌、唇、手指等,扩张的毛细血管主要位于真皮及粘膜下,管壁菲薄,仅有一层内皮与表皮相邻,病灶直径一般为1—3MM,不规则,平坦或隆起,红色或紫红色,加压时颜色变白。本症有显著的出血倾向,随侵犯部位不同而出现相应的出血症状,如鼻衄、咯血、泌尿系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等。

4儿童眼睑海绵血管瘤表现

a、儿童眼睑海绵状血管瘤初生时大多数已破坏正常的皮下组织,眼睑增厚,眼睑肿大或下垂,严重的掩盖眼球影响视线。

b、眼睑海绵状血管瘤初发时严重的直接遮盖眼球,并波及到眼球大量毛细血管充血,后期导致失明或眼球脱出。

c、儿童眼睑混合型血管瘤的临床表现:

眼睑混合型血管瘤初发时表皮部毛细血管瘤呈红色,皮下有海绵状血管瘤,局部用手能摸到动脉血管跳动,同一部位有毛细血管、静脉血管、动脉血管同时存在畸形的称之为混合型血管瘤。

5儿童眼睑及眶周毛细血管瘤表现

平面毛细血管瘤临床表现:眼睑是血管瘤发病率较高的部位,根据初发时的颜色来判断它破坏眼睑的速度和程度。

&;

a、红色较淡、用手指轻轻一碰,红色立即消失的,多在青春发育期前,不会破坏眼睑增厚和变形。

b、血管瘤初生时红颜色呈片鲜红,用手指压患处红色也能全部消失,但较前者重一些。这种血管瘤在青春期大部分会破坏眼睑增厚和变形。

c、初生时颜色呈深红色,手指用力压患处不能将红色完全消失,红色的片块有立体感,这种程度的血管瘤儿童期间就会不同程度的破坏眼睑增厚和变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