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佛教:因果不虚 这3件事最损福报 不要再做了!

佛教:因果不虚 这3件事最损福报 不要再做了!

时间:2022-07-27 11:44:41

相关推荐

佛教:因果不虚 这3件事最损福报 不要再做了!

《涅槃经》中有言:“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昔日,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悟道,在之后几十年的弘法历程中,无外乎告诫世人善恶有报,万物不离因果。然而,我们凡夫容易短视,特别是见到好人受恶报,坏人却受善果时,就会怀疑因果,认为世事皆为偶然。

实际上,所谓“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前者所说是“空性”,后者则为“缘起”。也就是说,世间万法,都为因缘和合而生,没有一法是独立、恒常的,但是因果的作用不会空。有很多人对于佛法中的空性理解有偏差,认为万法皆空,那么就没有因果,因而常造作损福报的恶业。其实,只修万法皆空的“空性”,而忽略“因果”取舍,则属于“边见”。下面这三件事最损福报,不要再做了。

其一,造业杀生。

佛门中主张戒杀,旨在以慈悲的胸怀,平等对待世间众生。俗话说“蝼蚁尚知偷生”,在佛法的角度看来,心、佛及众生,三者等无差别,一切众生佛性平等,我们自己怕受到伤害,众生亦然。戒杀护生,能够施与众生以无畏、安乐,实际上就是在行无畏布施。

《大智度论》中说:“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佛经告诫世人,杀生获无量罪,譬如《地藏经》中光目女的生母,因为喜食虾子,造无量恶业,果报在恶道。古德云:“吃它半斤,还它八两。”世人杀生多为口腹之欲,因一己之私而剥夺众生的性命,乃是自断“大慈悲佛性种子”。当然,戒杀并不应局限在畏惧果报之上,培养慈悲胸怀,才是戒杀的关键。

其二,贪淫好色。

《华严经》中说:“邪淫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两种果报:一者, 妻不贞良;二者,不得随意眷属。”所谓万恶淫为首,淫戒为佛门的根本戒条,通出家与在家戒。对于出家人来说,严持禁戒,不得犯淫戒。而对于在家人来讲,则持不邪淫戒。所谓邪淫,即于非时非处,以及配偶之外的众生行淫。

邪淫者最损福报,《般泥洹经》云:“好邪淫者,有五自妨。”譬如,自损名声,不论做得如何机密,一旦事情败露,必然会受人轻慢、讥讽。再者,害心术损福报,淫欲心一生,种种恶念随之而来,以致于恶行显露,败德丧志。如此一来,则福报尽削,自受恶报。

其三,恶口伤人。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口伤人六月寒。“恶口”为四口恶业之一,意为言辞粗鄙,言语凶恶,如同刀剑在口。古德云:“伤人之言,深于矛戟。”恶从口出,粗言恶语讥毁他人,因而称之为恶口。

凡夫俗子之所以常常恶口,多是因为自身“贪嗔痴”三毒心发作,逞一时口舌之快。祖师云,恶口损及福报,主要是恶言粗语破坏无量的善行,令众生不愿亲近,造作无量障道逆缘。再者,一句无心的恶语,会令他人生起嗔恨心。恶口是众生最普遍的恶行,“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古往今来因言语之失,进而招感杀身之祸的事例,可谓不可胜数。

福祸无门,惟人自召。依照《华严经》中所说,一切唯心造,我们当下的福祸,都是往昔业力感召而来。因果不空,福祸无门总在心,人若为善,尽管福报未至,祸事已经远离;人若为恶,祸虽未至,但福已远离。不做杀生、邪淫、恶口等损及福报的恶业,也并非畏惧因果,或者为了得到他人夸赞,而是累积世出世间的福德资粮。归结起来,学佛修福如鱼饮水,鱼儿自知冷暖,众生福祸自了。南无阿弥陀佛。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关注莲荷居士。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