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要做一个自我要求的阅读者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要做一个自我要求的阅读者

时间:2021-07-29 09:16:29

相关推荐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要做一个自我要求的阅读者

书影

这本书讲阅读方法,但过于学术性。那些想在这里找到神奇的、一经学到就值得恪守终身的方法的人,会失望的。

这本书的写法,体现了西方人的条分缕析的思维方式,或者说科学精神。与其说是一个关于读书方法的指导,倒不如说是一个关于读书的学术分析。当然这样说会使这本书的销售打折扣。

非常佩服西方学者的功夫与视角。在我看来,读书这么一件近乎本能的事,作者硬是给分析出洋洋数十万言。

作者把读书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重点是分析阅读这一层次,这是绝大多数情况下“读书”一词的所指。

至于最高层次的主题阅读,事实上就是一个博士生要做的事情,至少是文献综述的活儿。即将开始做博士论文研究的人看看倒是非常有必要。

关于读书的四个层次

一、基础阅读

基础阅读是最基本的层次。一个人只要受过初等教育,不再是文盲,能看明白书中的每个句子的基本意思,就算是基础阅读了,这其实是为真正的阅读做准备。

二、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才算是真正的阅读。检视阅读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在并不知道自己想不想读一本书,也不知道这本书是否值得做分析阅读的情况下, “略读”(skim)或粗读(pre-read) 整本书,以确定这本书值不值得多花时间仔细阅读。具体做法:

1、先看书名页、序,或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特殊角度。

2、研究一下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3、检阅一下索引,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

4、如果有书衣,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5、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

就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过一遍,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就算最后有后记,一本书最后结尾的两三页也还是不可忽视的。

就算决定不再多花时间仔细阅读这本书,略读也能告诉你许多跟这本书有关的事。当你浏览过后,你可能会发现这本书仅只是对你目前有用而已。这本书的价值不过如此而已。但至少你知道作者重要的主张是什么了,或是他到底写的是怎样的一本书。因此,你花在略读这本书上的时间绝没有浪费。

(二)粗浅的阅读

一个很简单、但很重要又有帮助的阅读规则: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如果你容许自己被某个顽固的段落绑住了,你就是被打败了。在大多数情况里,你一旦和它纠缠,就很难脱困而出。在读第二遍的时候,你对那个地方的了解可能会多一些,但是在那之前,你必须至少将这本书先从头到尾读一遍才行。

三、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是本书的关键,也是通常人们说到阅读时的含义。

作者认为:“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你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作者建立的分析阅读的规则:

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什么。

规则1: 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的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

规则2: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规则3: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规则4: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

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规则5:找出重要字词,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这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找出举足轻重的字词,二是确认它们在使用时的最精确的意义。前者是处理语言的问题;后者超越语言,处理语言背后的思想涵义。

规则6: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

规则7: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规则8:找出作者的解答。确定作者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未解决。在末解决的问题中,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

第三阶段:像沟通知识一样评论一本书。

A 智慧的礼节的一般规则:

规则9: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说:“我了解了”。

作者认为,“没有一本书会好到无懈可击”,因此,“必须能评论,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成了这件事。”“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但在评论之前,一定要认真读过。

规则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论到底不可。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明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

规则11: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再做任何论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在说出评论之前,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和个人观点的不同。

B 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如何反驳作者?要从以下几点出发:(1)你的知识不足;(2)你的知识有错误;(3)你不合逻辑,推论无法令人信服;(4)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四、主题阅读

作者认为,最高层次的阅读是主题阅读,即“就同一个主题阅读两三本书的问题”。 主题阅读的五个步骤:

1、针对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书目;浏览书目单上所有的书,确定相关的书目,并找出相关章节。

2、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3、建立一个中性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厘清作者对这些问题的回答。

4、界定主要的和次要的议题,把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在这个问题之下。

5、分析这些讨论;得把问题和议题案顺序排列,突显主题;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阅读者?

关于一本书,一定要提出四个主要的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

3、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除非你能回答前两个问题,否则你没法回答这个问题。

在你判断这本书是否有道理之前,你必须先了解整本书在说些什么才行。然而,等你了解了一本书,如果你又读得很认真的话,你会觉得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光是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够的。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对比:朱熹、曾国藩的读书法

可以拿我国先贤教人读书方法做对比。选择两位:

一、朱熹谈读书

“读书不可不先立程限”(《朱子语类》卷十)。所谓“立程限”,就是制定学习计划。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训学斋规》)

“读书之法无他,唯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近见学者,多是卒然穿凿,便为定论;或即信所传闻,不复稽考,所以日诵圣贤之书,而不识圣贤之意,其所诵说,只是据自家见识杜撰成耳,如此岂复有长进?”(《学规类编》)

“大凡看书,要看了又看。逐段逐句逐字理会,仍参诸解传,说教通透,使道理与自家心相肯,方得。”

二、曾国藩谈读书

1、要定课程

每日课程:读熟读书十页,看应看书十页,习字一百,数息百八。

每月课程:逢三日写回信。逢八日作诗,古文一艺。(熟读之书是:易经、诗经、史记、明史、屈子、庄子、杜诗、韩文)

2、要手到口到

每日所看之书,皆过笔圈点;读文以声调为本,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3、要做到“三有”、“三法”

三有,即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三法,即是约、专、耐。

“约”:读书如同万壑争流,必有主脉,能把握神理所在,其他次要问题均能附会旁通。

“专”,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凡人为一事,以专为精,以纷而散。荀子称耳不两听而聪,目不两视而明;庄子称用志不纷,乃凝于神。皆至言也。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读书如譬若掘井,掘数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见泉。 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鉴为要。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匆换彼书耳。

“耐”,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