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知识点:康德论“崇高”

知识点:康德论“崇高”

时间:2021-02-22 09:45:59

相关推荐

知识点:康德论“崇高”

之前我们说过博克美学,其中有提到崇高感来源于人类“自我保存”的欲望。

康德发展了他的理论,并且把崇高与美并列比较,以此来规定崇高的具体概念。

他认为崇高是可以在对象的无形式中被发现,崇高的对象是一种无形式,是人们凭借感官无法把握的,无法运用感性的尺度来衡量的。康德认为自然对象本身不是崇高的,而是激发起对主体追求把握无限、实现超越的努力。

崇高是对现实感到无力仍然努力抗争的表现。无形式的对象超过了主体感性直观能力,这些对象在直观中带有无限性的理念。面对看似无限的自然,想象力不断努力也无法感性地把握对象的整体,但想象力的这种努力与内心理性的要求相一致。想象力的无能反而激发出理性的使命和理念,召唤出内心的一种超感官的能力,只有这种能力和它的某种本体的理念才能把握绝对的整体性。

在崇高的体验中,主体内心诸能力的运动就表现为想象力和理性的协和一致,主体在和理性理念的协和一致中产生一种愉悦,从中感觉到自己身上有某种无限制的能力和超感性的力量。

这种无限制的能力和超感性的力量源于主体内心的道德意识。崇高感的最内在的根源在于主体的道德情感,源自高尚的人格,是发自内心的对人之为人的要求和体验,是对无限和自由的向往。

康德从量开始,把崇高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数量的崇高,一种是力量的崇高。数量的崇高,强调对象体积的无限,是绝对的大,是数学的逻辑判断无法判断的大,是以经验的标准无法衡量的。由于对象的体积无限大、数量无限大,超出人们感官所能掌控的限度,想象力就不再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了,但人们的理性却要求见到想象的整体,将崇高的愉快完全归之于主体的心灵。在康德看来,正是由于在想象力和理性的对立中激发起了一种心灵的超越感,人们才产生了愉悦感。力量的崇高,强调威力的无穷。在自然的力量下,崇高以其巨大无比的威力作用于人的想象力,“通过想象力唤起人的伦理道德的精神力量与之抗争,后者在心理上压倒前者、战胜前者而引起了愉快,这种愉快是对人自己的伦理道德的力量、尊严的胜利的喜悦和愉快”。由于崇高的审美判断最接近伦理道德,与理性观念直接相联系,因此,欣赏崇高必须有众多的“理性观念”和文化修养。康德还认为,对于有文化教养的人是崇高的东西,对于没有文化教养的人却是可怕的东西。

康德又指出,崇高的体验要经历从痛感到快感的变化。痛苦的产生是因为无限的大或无限的力对感性主体的压制,只有当这种压制让我们心中的抵抗能力显露出来,使我们有勇气能与自然界的这种表面的万能像较量的时候,我们心中的道德力量才把痛感转化为对于我们自身超感官能力的优越感和对人自身的尊严感,从而产生崇高的快感。

康德第一次从哲学的高度揭示了崇高与美的区别,真正确立了崇高在美学中的独特地位。正因为如此,康德的崇高理论对西方美学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