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文化随笔·不再写作

文化随笔·不再写作

时间:2024-02-12 22:17:29

相关推荐

文化随笔·不再写作

首发于天津《今晚报》-03-13

不再写作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的文学热潮使许多人移形换影,使许多人成名成家。到了新世纪,我们再清点这批顺势而为的弄潮儿,仍在写作的已经不及当年总人数的十分之一。把文学当成敲门砖的,芝麻开门了,心愿开花了,不再写作;双脚踏入官场的,谨言慎语,小心翼翼,不再写作;下海成功的,腰缠万贯,日进斗金,不再写作;经商失败的,亏蚀了本钱,糟践了心境,不再写作;底子薄、读书少的,生活积累被掏空,头脑如枯井,不再写作;长期在文联、作协、文化馆趴窝的,衣食无忧,沦为了懒汉和废柴,不再写作;陈货压仓的,干耗无聊,心灰意冷,不再写作;多才多艺的,抛开本行,另起炉灶,不再写作;道行高深的,勘破红尘,澹泊名利,不再写作;饱经沧桑的,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不再写作……

武林豪杰,黑道枭雄,他们告别江湖,金盆洗手,往往会在众目睽睽之下举行仪式,好向同道中人交代清楚。倘若一位作家心意已决,不再写作,就不用这么麻烦,连通告都可免发,爱干嘛干嘛去。读者和评论家或许有片刻存疑,但这些人的注意力相当涣散,毕竟可选择的作家数不胜数,可阅读的作品汗牛充栋,其兴趣不会单独聚焦于某人身上。

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当众抛出过一个冷幽默:“任何人的生活都可以归结为十来个妙趣横生的笑话。其中我最欣赏的是关于一位美国歌唱家在拉斯卡拉演出的事。他唱的第一支咏叹调获得了热烈的掌声。听众在台下喊道:‘再唱一遍!再唱一遍!’他又唱了一遍,可是听众还是要求他再唱一遍,接着他又唱了第三遍,第四遍……最后,他累得精疲力竭,气喘咻咻地问观众:‘这支咏叹调我还得唱上几遍呀?’人们回答他:‘直到你唱准为止。’”那位歌唱家跑调都跑过了十二条大街,活该观众这么客气洒洒、礼貌端端地修理他。

这个冷幽默同样适用于某位反复封笔的大师,读者都在鼓掌,高声起哄:“再封一次!”于是他降尊纡贵,俯身询问大家:“这支笔,我还要封多少次呀?”读者的回答不约而同:“直到你将它完全封住为止!”某大师封笔不写的理由是什么?也许是倦了,急于归隐林泉;可能是嗨了,打算闭关修炼,琢磨五年十年,以求写出一部无愧于时代的伟大作品。若是后者,读者就会发问:“这么多年,他一再封笔,又反复开笔,做河南古城开封的荣誉市民已绰绰有余,那部无愧于时代的伟大作品是否已经珠胎暗结?”读者翘首期盼的时间太久,脖子早就酸痛了,出版界众多自告奋勇的“助产士”全都在焦急地等待“戈多”临盆,时至今日,他们仍只能迎风耸肩,望月摊手。

诺贝尔文学奖被人戏称为“死吻”,其圆活的逻辑何在?就算某些著名作家早在二十多岁、三十多岁、四十多岁就已创作出自己的代表作,获此终身成就奖多半仍要延至江郎才尽的暮年。因此不少获奖者采取明智的选择——不再写作,以免被那些不肯成人之美的酷评家逮住,挥毒舌挖苦。于是广大读者就会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某些被诺奖评委团坚决摒弃的作家创造力十分惊人,佳作井喷;某些获奖者却见好就收,晒着荣誉的暖阳,颐养天年。

一个人,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不写,这当然是他(她)的自由。但一位作家获得盛誉之后,竟以封笔不写为其保固声名的首选策略,则难免令读者抓狂和失望。他们头顶着耀眼的光环,害怕沦为众人的标靶,那颗勇敢的心便已悄然雪藏。

倘若你厌倦了,可以不写;倘若你枯竭了,可以不写;倘若你明心见性了,文字纯属多余,也可以不写。由内心驱使的写作止于表达完成,由外力驱使的写作止于功利完结,区别就在这里,很可能,高下也在这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