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文化随笔·破闷

文化随笔·破闷

时间:2022-04-25 01:16:47

相关推荐

文化随笔·破闷

首发于天津《今晚报》-09-16

《读者·老年博览》08期转载

破 闷

黄庭坚填词,偶尔运用拆字法,如“女边著子,门里安心”,前为“好”字,后为“闷”字,合成“好闷”。清人彭孙遹在《金粟词话》中对此不以为然,直批山谷道人的词句“鄙俚不堪入诵”。文人雅士老是端着、绷着、藏着、掖着,好不好受?难道他们就不能在作品里面鄙俚几回?倘若山谷道人泉下有知,必定踢烂棺材板,大呼三声:“好闷!好闷!好闷!”在谪居地,黄庭坚心情不佳,填词时就没打算如何认真,只把小令当作文字游戏来玩,何曾想过效仿柳耆卿,指望勾栏瓦肆中的如花美眉将他的词作一一度曲,唱得凡有井水处人人皆知。他喜欢将俗谚俚语信手拈来,“口不能言,心不快活”,“虫儿真个恶灵利,恼乱得道人眼起”。数百年来,对于山谷道人填词时吊儿郎当的态度,贺裳、沈增植等名家表示过或明或暗的不满,那又怎么样?

苏东坡可算是古往今来数得着的乐天派,填起词来,竟然也会犯嘀咕:“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瞧见没有,好端端的身子被各方用力拉拽,丧失了把控权。你说他苦不苦,闷不闷?苦闷这东西,非得一刀剖开它,你才能见瓤见子。苏东坡怎么破闷?谪居黄州时,他耕荒田,治病牛,做红烧肉,泛舟饮酒,月夜出游。他的《赤壁赋》,没有一字写到精神苦闷,却字字显锋,句句露刃,都只为剖开那枚“苦闷”大瓜。解决苦闷的良方首在说服自己。要说服自己,谈何容易。“苏子曰”那段话很关键:“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远离尘嚣,自得逍遥,月亮底下不妨说说梦话,太阳底下处处见真章。你不争权,奸人偏要倾轧你;你不争利,小人偏要挤对你;你不争名,鸟人偏要陷害你。就算苏东坡彻底说服了自己,但他还是无法说服那些天敌。

醉了肯定会醒,伤了肯定会痛,大好的觉悟竟然只能腌制在诗词歌赋的字里行间。乌台诗案够冤屈了,黄州安置够倒霉了,令苏东坡更觉郁闷、苦闷的事情还在晚年,谪居岭表,播迁海南。“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苦闷的人不妨享有几许惬意,正如囚徒亦不妨梦到自由,但这绝对不是他的天敌喜闻乐见的事情。苏辙多次规劝兄长尽可能不写诗或少写诗,苏东坡也知道自己的死穴在何处,但苦闷狠掐脖子,写诗是难得的深呼吸,否则恐怕真的会被活活憋死。苏东坡赋诗《儋耳山》,“君看路旁石,尽是补天余”,你猜想他的感喟有多沉,苦闷就有多深。

和陶诗,酿桂酒,搜寻药草,给朋友写信,陪儿子苏过读书作文,去黎族农家吃瓜聊天,当然还有望海观潮,苏学士破闷的法子不多不少。静观,达观,乐观,以“沧海一粟”视己,以“众生未免有情”视人,将一切轻轻放下,慢慢抛开。就算被流放到天涯海角,苏东坡的智慧长堤仍未崩溃,精神庙宇也未垮塌。你说,在历史的暗夜里,他究竟是流星,还是航灯?最黑最冷的时分彰显最亮最暖的光明。奸人、小人、鸟人全体失算,他们想用苦闷的铅球砸死苏东坡,谁知在这位魔法大师的手中,铅球变成了香瓜,他一刀剖开它,吃得津津有味。

无论生存的压力多大,夹缝多小,苏东坡始终有欢笑,有坚忍,有宽容,凭此破闷三刀,那些天敌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想害死他,却始终无法得逞。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